王守仁不仅授徒讲学,还非常注重社会教育,推行社会教化,他所创设的十家牌法和乡约等组织,对养成良好社会风尚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打破了程朱理学教育的束缚,以启发独立思考、个性解放为主导的教育原则,主张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提倡平等和协调的师生关系,发展生动活泼的学风等,很值得借鉴和应用。因而他的思想风靡一时,几乎席卷了整个思想界和教育界。
湛若水,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擢为编修,累官至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湛若水“平生志笃而力勤,无处不授徒,无日不讲学,从游者殆遍天下”[34]。他在京师和广东老家都讲过学,也周游过列郡。到了90高龄,他还从广东新城出发,前往南京,一路不停地讲学。他在讲学之处,一定要建立书院,所建书院甚多。
湛若水讲学以“随处体认天理而涵养之”为主。也就是说,人的本性充满了善意,无限仁义,这就是天理。天理存于人心,所以要随时体认,体认出来后要善加涵养。体认天理,要顺其自然,不可忘也不可帮助。他的认识和王阳明有很大不同,他认为心没有内外的区别,心与天地万物同体。在教育中,他要求学生研习儒家经典,讲求道德精神,并要求学生躬亲细事,如兵、农、钱、谷、水利、马政之类,以及综理家务等。湛若水的理论虽说也是心学范畴,但更注重道德修养方法和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