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语排在第一位,接着是英语,还有汉语、阿拉伯语和日语的身影。机场的标识牌上出现了本书1/4的语言。
对比来看,印度尼西亚的语言状况跟巴基斯坦类似:官方语言马来语(这里称为印度尼西亚语)只是少数人的母语,40%以上的人口使用另一种覆盖最广泛的语言。不过,这里有一项重大区别:巴基斯坦将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小语种强加给全国,而在印尼,小语种马来语的官方地位,不是来自使用它的人,而是来自占主导地位的最大少数民族爪哇人,为了国家的团结,他们放弃了语言特权。
在统计数据之外
如我们所见,语言分布相似的国家,在和平和冲突程度上的表现并不完全类似。所以,数字并不是故事的全部。那么,还有什么重要的因素呢?
熟悉程度。长期接触特定语言(如参与宗教仪式,跟精英人士接触,或跟商人讨价还价)的社群,哪怕日常生活里并不使用,也不认为这些语言完全陌生。此外,跟宗教场所或权力殿堂的关系,还将为这些语言带去更高的地位,例如伊朗的波斯语,或北非马格里布诸国的阿拉伯语。贸易语言没有这么高的威望,但跟寺庙和宫殿比起来,在市场——真正的市场,而非如今的抽象概念——上能进行更公平的互动。在谈判价格和条件时,买卖双方要同时克服一切语言障碍,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人们会创造出一套简化的贸易术语。在很大程度上,斯瓦希里语就是这样在坦桑尼亚蓬勃发展起来的,马来语在印度尼西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