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二十八,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同一天,富弼亦被罢去枢密副使,改任京东西路安抚使、知郓州;第二天,杜衍被罢为尚书左丞,出知兖州。韩琦为人爽直,对于军政大事,向来是“必尽言”,他虽为枢密副使,主管军事,但事关中书的事,他也要“指陈其实”,有的同僚不高兴,仁宗赵祯却似乎很了解他,他跟大臣们是这样解释的:“韩琦性直”。对于范仲淹、富弼的贬谪,韩琦挺身而出,据理力争,但依然没有结果。
同年三月,韩琦也因陈述十三条理由,支持尹洙反对修建水洛城(今甘肃庄浪)而被贬出朝,罢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至此,主持庆历新政的主要人物全被逐出朝廷,短暂的“新政”最后还是半途而废,以失败而告终。
庆历六年(1046年)六月,被贬出朝廷的范仲淹登上了巴陵郡的岳阳楼。九月,范仲淹奋笔疾书,写下了《岳阳楼记》,将胸中难酬的壮志和爱国的情怀全部融入诗篇之中。
宫廷惊变下立储
当一个政权不能为百姓谋利时,势必会让百姓们产生抵触情绪。在危急关头,皇权交接才是维护赵氏家族统治的最好方法。庆历七年(1047年)十一月,仁宗赵祯正在因为朝廷内部发生的种种矛盾而烦恼时,贝州(今河北清河)宣毅军又发生了王则领导的起义,这让赵祯更是伤透脑筋。说起王则,他是仁宗时期河北士兵起义的领袖人物。仁宗时期,因为“冗官”“冗兵”“冗费”三冗的出现,使宋朝陷入了政治经济的大危机,也让赵祯有了强烈的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