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修纂《尚书》对中古文献进行再加工,尧、夏、商几代的历史,建构孔子心目中理想国“禅让制”的描绘梦想,历史成为政权教化的素材。《春秋》成为后世治史的标准模板,成就儒家史学一脉。黄帝以后的中古史,则以“禅让制”为标准范本,造成远古和中古史研究的历史断层,孔子的功绩大于过错。
而且,这过错也不是孔子造成,只是背负了历史的“黑锅”。父权时代后每一个大时代,都对远古、中古史进行大清洗和大切割。每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都要进行一次血统认证。神化色彩的修饰,不是帝王本人就是先祖。而后,建立独立的史记系统,甚至删除文献中一些不利于统治的内容。正史,成为封建王权的意志。
孔子思想的推崇者,如曾子曾参,鄫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鄫国是夏朝少康帝分封给长子的封地。鄫国灭国后,逃难到鲁国改姓“曾”以作缅怀。孔子的首席弟子颜回早逝后,曾参成为孔子思想的主要继承者,曾子参与《论语》的汇编,后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儒家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为《春秋》注解的一部史书《左氏春秋》,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后世儒家经典之一,“十三经”中篇幅最长,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左丘明让孔子《春秋》从标准范本,成为为圭臬,神圣不可侵犯的铁律。战国以后的儒家,继“杨家”和“墨家”成为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