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伪选择跟第一个的区别仅在于:欺骗发生在孩子做了被认定为不恰当的行为之后。家长宣称将施加惩罚手段,却把它描述为孩子自找的,例如“你已经选择了暂停”这句话受某些家长欢迎,因为它似乎可以解除家长对将要做的事情的责任感,而这根本上就是不诚实和操控。通过对事实的重新定义,在惩罚的伤口上再撒一把心理游戏的侮辱性盐巴,孩子事实上是在被告知是他们想要被折磨。“你已经选择了暂停”是一个谎言,家长真实在表达的是“我已经选择了孤立你”。
上述伎俩的山寨版还包括诸如“不要逼我打你屁股”“不要逼我将你赶回房间”“不要逼我没收你的零花钱”这种话,事实上都是假装让孩子为家长“被迫”诉诸惩罚手段负责。看看有多少家长虔诚地宣称孩子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时甚至在孩子还没到年龄时——实际上却歪曲事实以逃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吧。(“别瞪我!是我的孩子逼我对他做坏事的!”)
最后一个版本的伪选择:家长走过场地让孩子做选择,但又明确每种选择必须导致什么后果。有些选择可以被接受,有些则不能,家长期待孩子能弄明白家长想让他做什么——如果孩子还想有机会再做“选择”的话。(“我觉得你还没成熟到可以自己决定这些事”意味着“你没有选择我想让你选择的事。”)与其打这种哑谜,还不如告诉孩子“我要替你选”,至少这很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