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提到的书都是好书。如果压缩了不必要的空白页,充分利用了不可避免的空白页,做到既节约纸张,又降低成本,价廉物美,读者一定会更加喜欢,出版社也可多出书。这样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上海出版工作》1980年第2期,署名:雷达)
新版图书应该尽量少用繁体字
一位朋友最近向我“诉苦”:他给读中学的孩子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新注》,希望孩子能借此提高一点文学修养水平,增加一点古典文学的知识。谁知孩子高高兴兴地接过去翻了一下,便摇摇头苦笑着还给了他,说:“尽是繁体字,我们没学过,看不懂。”我的朋友为此感到苦恼,质问我:“为什么像这样的书要用繁体字呢?是存心不让青少年读吗?”
我因为在出版部门工作,类似的质问时有所闻。因此,略为留心了一下,发现近年来,新版的古籍采用繁体字的确乎有越来越多的趋势。除了那些用旧纸型新印和影印的古籍之外,许多重排或新出的古籍也继续采用繁体字。列入古籍整理规划的那些书不要去说它了,连一些现代和当代人并非“古籍”的着作也都爱使用繁体字,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仅以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例,一套“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不消说是繁体字了,像现代朱自清的《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陈寅恪文集》(包括作为附录的蒋天枢先生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当代杨明照先生的《文心雕龙校注拾遗》、王汝弼先生选注的《白居易选集》、朱金城先生的《白居易年谱》等等,也都是用的繁体字直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