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不禁一怔。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人仪态俊雅,气质非凡,乾隆帝不禁更为惊异,叹道:“若辈中安得此解人!”问其出身,知是官学生,虽然学历不高,但毕竟乃读书人出身,这在侍卫中也实属凤毛麟角了。
高宗乾隆皇帝是世宗雍正帝的第四子,在清代的几任皇帝中,他算是个读书颇多的人。他很想有所作为,一登基,就处处效法圣祖康熙皇帝。所以他一执政,在许多方面就以圣祖康熙为楷模,特别是在对待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政策方面。他像圣祖康熙时一样,开博学鸿词科,访求读书人,搜罗古籍,对一些读过四书五经的满族生员,就更加另眼相看。所以一路上便向和王申问起四书五经的内容来。这和王申对四书五经颇为熟悉,居然“奏对颇能称旨”。至此,和王申进一步引起了乾隆帝的好感,遂派其总管仪仗,升为侍卫。这官虽然不算大,可很重要,宫中的事务差不多都由他管理。事情虽然琐碎,诸如仪仗的排列,扈从的派遣,车马的准备,以及宫内的膳食茶点等,都由他总理。
会看眼色会说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耐人寻味的是,和王申登上政治舞台之前的第一声叫喊,便是整人之语。仓猝间一时未能找到黄龙伞盖,这本为细事,然而和王申却小题大作,以一副义正辞严的架势指责起“典守者”来。“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一语双关,它不仅是对“典守者”的指控,也有自荐其能的含义。过了几十年天皇老子生活的乾隆帝,此时更是充满虚骄之气,对一些生活琐事变得更加挑剔了。和王申对此已先有所闻,因而才敢放胆而言。结果倒真地获得了皇帝的眷顾,并取代了原来的仪仗“典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