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环境
教育经济学的产生除了有其理论基础外,还有其社会条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与社会发展都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它们把实现经济增长特别是国民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目标。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力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对劳动者文化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的技术要求,只有熟练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社会对教育需求急速膨胀的同时,社会对教育的供给也大大增加。例如,1950年美国政府经常性教育经费开支为96.5亿美元,1970年猛增到558亿美元,20年教育经费开支增长了近5倍。[16]2012年OECD 国家的平均教育投入占GDP的5.3%,其中有11个国家[17]已经达到甚至超过6%。[18]
由此可见,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培养大批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高等教育也不例外。据统计,1950年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630万人,而到了2007年总数达到了15250万人,总数净增了23倍。在50多年的时间里,全球在校大学生人数一直处于直线上升状态,如图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