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弟子,擅武艺,能武事,身历战场建立功勋的也不少。像子路,不用说。当鲁襄公八年吴师伐鲁,有若便在鲁国的三百名决死队里面,打算乘夜直扑吴王帐幕。吴王闻讯,吓得一夜三迁,吴、鲁也便此议和了。鲁哀公十一年,齐师伐鲁,冉有担任鲁军左翼总指挥,樊迟作他车右。执政季孙氏嫌樊迟年轻,不赞成他担此重任,但冉有终于毅然任用。樊迟临阵,身先肉搏齐军,杀得齐师大败亏输。那些都是孔门弟子之从军功绩。
二
在《管子》书中,主张把社会分成士、农、工、商四组。此四组中“士”居首。当时所谓“士”,亦指“武士”,不指文士。当时亦根本无所谓文士,都是由武士来兼习文业,孔门即是其著例。所以孔子又说:“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因你舍弃了家人生产来习武艺,生活成问题,饿死亦是本分。待你武艺娴熟,临阵战死,也是不负了素志。直到战国时代,始有平民军队正式兴起,因那时的贵族阶级已趋崩溃,而列国纷争,战斗不休,便不得不要大量的平民来参加。
到了汉代,那时则全农皆兵,可称为国民兵。国民充当兵役分三类:一是中央卫兵,二是边疆戍兵,三是地方预备兵,亦可称为役兵。其时乃是行一种“义务兵役制”。及龄壮丁都得义务充当。每一壮丁,都有轮番到中央充当一年卫兵之义务,那是最光荣的。其次是到边疆上去当戍兵,戍期只有三天,那一制度,应是远从战国时或春秋末期沿袭而来。在那时,国境狭小,裹粮而往,多数是一天可到,三天而毕,往返只需五天到七天,随身干粮可以应付。但到秦代大一统,戍边变成苦差使,陈胜吴广便由戍兵队伍在路中起义。汉代把此制度修订,不去戍边的,可出三日生活费交与愿去的人。一人戍边一年,可代表一百多人不必再去,方便多了。本来纵使是贵为丞相之子,也得戍边,但可纳费不去。但仍然有丞相之子而宁愿也去戍边,不愿出钱逃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