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作为淮北西大门,出了颍州之后就进入中原,若是往年风调雨顺的好时节,颍州的老百姓很乐意一路向北进入中原地区讨生活。
可自打崇祯元年以来,中原地区连年大旱,粮食产量已不足往年三成,也就是说中原地区的粮食根本不足以养活当地的老百姓。
老百姓们为了活命,很多人都拖家带口地往南逃难,而颍州正是老百姓南下的必经之路。
这些逃难的难民远道而来,身上无粮又无钱,就想靠着朝廷的救济过活,所以各地官府对这些难民的态度自然可想而知。
在旁人眼里,这些难民是累赘是负担,可在李焕眼里,这些活生生的人是资源啊。
关键是这些难民足够的便宜,只要给一口吃食,这些难民就能给你从早干到晚,比后世的打工人可“敬业”的多了。
当然小小的颍州养活不了西北这许多百姓,所以李焕瞄上了整个江南,严格来说是整个江南的市场。
李焕想的是利用南下灾民的廉价劳动力,在颍州修建大规模的各式工厂作坊,然后将生产出来的货物沿河向东,直接供给整个江南甚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