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教育学学科的进展
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多个学术研究领域,学术研究的成果也不断丰富着学前教育学这门学科。70年来,学前教育学的学者们关注了学科内涵、学科国际比较与中国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研究客观上表现出由浅显到深入、由零散到系统、由借鉴到创新的整体趋向。这些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与壮大。
(一)学科内涵研究的有关问题
“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①“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中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这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②“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和探讨学前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③我国最为主要的数本《学前教育学》教材均认为学前教育学是指向学前教育研究的一门学科或科学,落脚于学科或是科学。对中国学前教育学学科内涵的讨论主要有两个落脚点:一是学前教育的范围包含什么,二是学前教育学的“身份地位”何在。
1.学前教育内涵的演变
自清末至今,0~6岁的幼儿教育从单一的家养发展到兼纳公育,从单一的3~6岁幼稚教育发展到包含0~3岁婴幼儿教育,学前教育这一概念本身经过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的年龄指向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见表4-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领域开启了全面“苏化”的进程,苏联的学前教育话语体系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1952年、1953年《全国总书目》中书名中含有“学前教育”的书籍被收录在“幼儿教育类”。这一时期在苏联的“学前教育”定义中,先学前期与学前期处于并列的地位。苏罗金娜编写的《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第六节专门界定了苏维埃学前教育学:“儿童可根据其年龄的不同,分为三个时期:先学前期(三岁前),学前期(三岁至七岁),学龄期(又分初期、中期和晚期三期)……即分为先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和普通教育学三类……苏维埃学前教育学是关于三岁至七岁儿童的共产主义教育的科学。”①1959年,北师大整理的马努依连柯《学前教育学的几个问题》中如此表述:“学前教育学是关于三岁至七岁的儿童教育的科学。在儿童入小学前的教育叫作学前教育,而这种年龄的儿童就叫作学前儿童。”②苏联“学前教育”的定义为我国的学前教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近40年我国话语体系中的“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内涵相同,均指对3至6、7岁的幼儿的教育。1961年编订的《辞海(试行册)》和1979年《辞海》③中将“学前教育”等同于“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同幼儿教育,为幼儿入小学前在教养机关所受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释义为“即‘学前教育’,旧称‘幼稚教育’,我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收三足岁到七足岁的幼儿,使他们在入小学前的身心获得健全的教育”④。直到1981年引进《学前教育学》(亚德什科和索欣主编)和1984年译介的《学前教育学原理》(查包洛塞兹和马尔科娃主编)方再次改变。两书认为“学前教育”是“学前(由出生到七岁)儿童的教育、教养”①“关于儿童出生头几年,即从出生到入学这一时期的教育”②,这两本书的首印发行量分别达到2万册和1.35万册,被用作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教育专业的教科书,传播广泛。因为苏联学前教育的内涵更替,加之西方国家理论的引入,在1989年首部国人编著的《学前教育学》中,黄人颂老师概括:学前教育泛指初生至六岁前儿童的教育,我国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对出生至六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规律的科学。③梁志燊老师的《学前教育学》中也使用了相似的界定标准。④这两本教材(含再版、修订版)的发行量均超过20万册,是我国受众面最广的《学前教育学》教材。学前教育终于演变成为今人所理解的学前教育。在这之后诸位学者的论著中,学前教育的狭义和广义之分也日趋清晰:专指学前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抑或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的活动。指向入学前的所有儿童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近代以来,我国教育界效仿西方,建立了面向低龄幼儿的公共教养机构,先后产生了“幼儿教育”“幼稚教育”"学前教育"等概念。诸种概念发展至今,简言之,“学前教育”涵盖“幼儿教育”已成学界的共识。此外,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原理之间的关联与区分同样得到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