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印度,有一种类似于盖天说的天体运行说。梁武帝并不是学者,却对佛教感兴趣,从天竺僧那里了解到了这种学说后,深表认同,双手支持,便发布命令,令学者持盖天说。
唐代天文发达,浑天说又被确立为主流。宋代的理学家更进一步提出“地在气中”的观点,表示大地其实是在气中的,并不在水中。这时的人们已经无限接近真相。
然而,元代以后,无论是浑天说,还是改进后的盖天说,都没能成为学界与民间的主流。上上下下对于天地的认识,竟又回到了最原始的“天圆地方”上去了。
而此后的朝代,除了引入一些西方的天文历法,天文研究本身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建树。甚至大地是圆球的观点在被东引后,也遭到了人们的非议,直至清末才有所好转。
究其原因,是因为“天圆地方”的观念更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迫使人们对天地的观测与思考陷入严重停滞的状态。由于古代君王的所为总是“上应天象”,天象冲和,代表着实行了仁政。天降异象,就要发罪己诏。那些谋反的人,无不喜欢请人“夜观天象”,利用民众对上天敬畏和恐惧心理制造事端。因此,统治者严厉禁止民间的天文勘测与学习,甚至出台了法律规定:
凡私自学习天文历法的,流放、充军。制造、发明新历法的,杀头。(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