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说:“志有余时,人会腹胀、容易拉肚子;志不足时,人的手脚会逆冷。如果邪气还没有和气血混在一起,五脏还是安定的,那么骨节中就会有物鼓动的感觉。”
黄帝问:“志有余和志不足,应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志有余时,应该通过泻法来疏泄然谷穴,放其血;志不足时,应该用补法来补复溜穴。”
黄帝又问:“当邪气还没有和气血混在一起、只停留在骨骼时,应该怎么针刺呢?”
岐伯说:“应该立即针刺骨节中有物鼓动的地方,但不要刺中经脉。这样邪气自然就会消散了。”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黄帝问:“我听说有一种叫做缪刺的针刺法,但我不太明白它的真正含义,究竟什么是缪刺呢?”
岐伯回答说:“当病邪侵入人体时,它首先会侵犯皮毛。如果邪气停留在皮毛不去,它会进一步进入孙脉。如果邪气仍然停留,它会继续深入络脉。一旦邪气进入络脉并且停留,它可能会进一步侵入经脉,进而影响五脏,使病邪流散到肠胃。这样,邪气就从外部皮毛影响到了内部五脏。这就是邪气从皮毛一步步深入到五脏的过程。对于这类疾病,我们通常需要治疗经穴。但有时,邪气在从皮毛侵入后,只进入了孙脉或络脉就停下来了,并没有进入经脉。这种情况下,由于络脉闭塞,邪气无法进入经脉,就会在络脉中积聚,导致异常病变。当邪气积聚在大络中时,它可能会从左侧流到右侧,或从右侧流到左侧,上下或左右流窜。这种流窜并不遵循固定的路径,也不会进入经脉的特定穴位。因此,有时我们会在右侧看到病症,但病邪实际上在左侧,反之亦然。为了准确地刺中病邪,我们必须遵循‘右病刺左,左病刺右’的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缪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