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这里所引老聃之言和现今的《老子》不甚一致,作者大概是师承庄周所传底老聃底话;至于今本《老子》或者是师承法家学者所传底老子底话。从这两派底异传,我们可以推测老子思想底原型。《天下篇》所传可以说是正统道家底思想。正统道家思想底出发点在辨别存在现象底精粗。存在底本体是精的,现象是粗的。凡是体积底事物都不足以当道底本体,所以独要淡然向着超体积底神明去求。这神明便是本。本即是常恒不易而超乎现象底无。从产生万物底功能说,便名为有。有万物底实体本是虚空无有,所以存于万物中间而不毁万物。因为万物底本性不毁,人生不能有何等造就或改革、或毁坏。所以处世贵乎顺从、无为、濡弱、谦下。这些话,归纳起来,不过两端,一是玄学方面底太一论,一是实用方面底谦弱论。
老聃、关尹以现象底本体为太一,“常无有”来说明。“太一”不见于今本《老子》。在今本中只有“大”(第二十五章)与“一”(第十四、三十九、四十九章)。太一底最早的解释,当以《吕氏春秋·大乐篇》“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这一句为最近于老聃底意思。太一便是道底别名。今本《老子》第二十五章,俗名这先天地生底物曰道、曰大,和《大乐篇》强名之为太一底说法很相同。又,今本《老子》第三十九章所要得底“一”与第十章所要抱底“一”,都是指道而言。老聃、关尹举出“常,无,有”三个字来说明太一,今本《老子》第一章解不可道之道为常,天地之始为无,万物之母为有,可以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