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篇开宗明义就提出了封建社会进行大学教育的三个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作者认为,人出生时本来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盖,需要经过大学教育,重新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完善的境地。这是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的。为了完成这一总任务,《大学》列出了进行具体教育的程序和步骤,即所谓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者指出,这八个条目环环相扣,紧密关联:“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是大学学习的起点,何谓“格物”?《大学》篇本身未作详尽解释,后世儒家也众说纷纭。孔颖达在《礼记正义·大学》中指出:“致知在格物者,言若能学习,招致所知。”在这里,格物指的是学习儒家经典,包括五经、六艺之类。只有经过这样的学习,才能获得知识,这就叫作格物、致知。
相关影视:小女孩和金毛的三年片在线爱奇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