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心理距离”说中的“距离”,不是指上述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提出来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1912年,他发表了题为《作为艺术中的因素和一种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的长篇论文,提出了完整的“心理距离”说。布洛所规定的“心理距离”的概念,是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布洛举过一个“雾海航行”的例子。设想,海上起了大雾,这对正在船上的水手和乘客来讲,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在茫茫雾海中,水手因判别不清方位和信号,担心船只触礁,而使精神极度紧张,感到万分焦急;乘客则除了担心船出危险而恐惧外,还会因船速放慢、耽误旅行日期而心绪不宁,一切都使得这场大雾变成了不安与恐怖。但是布洛又说,假如水手和乘客暂时忘却海雾所造成的麻烦,忘却那危险性与实际的忧闷,把注意力转向“客观地”形成周围景色的种种景物,那么海上的雾也能够成为浓郁的趣味与欢乐的源泉。因为那迷茫的雾所造成的水天一色的情景像透明的薄纱,简直是一幅奇妙无比的画;那船处在雾海中所造成的远离尘世的沉寂,也能给人一种恬静、安宁、自由、快适的感觉。同一场景,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这是怎么回事呢?布洛说:这是“由于距离从中作梗而造成的”。在前一种情况下,海雾与我们的切身利害完全重叠在一起,中间不存在“距离”,我们只能用普通的眼光去看海雾,所以,只能感受到海雾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在后一种情况下,海雾与我们的切身利害之间,插入了一段“距离”,我们能够换另一种不同寻常的眼光去看海雾,所以能够看到海雾客观上形成的美景。由此不难看出,布洛所说的“距离”,不是实际的时空距离,而是一种比喻意义上使用的“距离”。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而实现的,所以叫作“心理距离”。
相关影视:庆余年24集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