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玉是硬着心肠做出这个决定的。为此,整整一个夏天,她不知道默默流了多少眼泪。
在南下求学的学生中,高秉涵是年龄最小的。南下学生中高中生居多,初中生大多是些初三的大孩子。他们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也略懂一些人情世故,出门以后家中大人可以放心。高秉涵却只有十二岁,刚考上初中还没来得及进校门,是简易师范学生中的一个未曾谋面的小学弟。
但思前想后,宋书玉还是决定让十二岁的儿子南下读书。与其说是南下读书,不如说是南下保命。特殊的家庭背景,让她不得不狠心做出这个决定。
促使宋书玉最后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一个细节。一天,宋书玉去镇上买东西,路过一家商铺时,一个手里拎着几个耿饼的孩子正从商铺里走出来。那孩子刚出门,就有几个孩子围上来把他手里的耿饼哄抢一空。不光是抢了他的耿饼,几个孩子还围上去把他狠狠揍了一顿。宋书玉上前去拉架,那几个打人的孩子一点也不觉理亏,直着脖子说:“他爹是国民党,该打!”
打人的孩子们哄笑着跑了,被打的那个孩子从嘴里吐出了一颗带血的牙齿。孩子的眼里含着泪。那一刻,宋书玉心里一阵发紧,觉得眼前这孩子似是一下幻化成了自己的儿子秉涵。
不能让孩子留在菏泽,把孩子留下来就等于是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