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诸葛亮是文人心目中的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代表,这主要指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诸葛亮选择的事业太难,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个任务是符合儒家理想的,赢得了后人特别是文人的尊重。这个诸葛亮主要来自于历史资料和历代文人歌颂诸葛亮的诗文中。
诸葛亮与曹操、司马懿一样是出身于高门大姓之后,是一样的儒家理想教育下的“读书人”,但他在拥有一样的托孤大臣之权,独掌朝政之后却没有像曹操、司马氏一样去为个人夺取权力,没有刻意培养自己家族的人掌握权力,他的这种行为千古仅一人。这又是他赢得后人称赞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个因素在后世中渐渐被他的民间形象所代替。
我们知道,军事是政治的外延,诸葛亮的北伐不仅面临强大的曹魏政权,也受到蜀汉政权人口少、经济弱的困扰,要北伐,就必须在民生和军事之间找到平衡点,甚至要牺牲民生(这对于诸葛亮来说,应该是很痛苦的);同时还面临蜀汉政权内部其他两大政治派系的巨大阻力。诸葛亮要北伐,是在以蜀汉一州的力量和拥有中原十州的强大的曹魏政权的对抗,这种困难可想而知。诸葛亮必须要在经济、政治、军事三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从这点上来说:诸葛亮是个孤胆英雄,他的悲剧是执着的理想主义者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