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迅速普及基础教育,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
通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中国经济腾飞,然而实际上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普及对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更为重要。在进行中印比较的时候,尽管印度的私有化和市场经济成长并不弱于中国,但是中国的真正优势是教育水平,特别是基础教育,而不是基础设施。[19]
中国基础教育的扩张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启动的。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全国人大在198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地方办基础教育的原则。1986年国务院决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开征教育费附加,并决定通过以财政经费为主、多样化经费来源为保障的义务教育筹资机制,为各级政府举办教育而筹集资金。基础教育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
随着20世纪末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基础教育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全国青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极大地提高,性别间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也不断缩小,甚至在此后显示出性别逆转的趋势。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分年龄阶段人口受教育水平,统计得到的分年龄分性别平均受教育年限数据报告在图1-4中。数据清晰地显示,20岁左右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3年(大学一年级),而且此后世代出生的人口一直保持着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的态势,这表明9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人群较大比例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教育的性别差异而言,16~24岁年龄段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要高于男性,而高于此年龄段的男性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地高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