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思潮来势汹涌澎湃,黄宗羲在《宋元学案》卷六《士刘诸儒学案》中以“庆历之际,学统四起”八个字概括庆历年间学术思想大变动的特点,说:
庆历之际,学统四起,齐鲁则在士建中、刘颜夹辅泰山(孙复)而兴。浙东则有明州杨、杜五子,永嘉之儒志、经行二子,浙西则有杭之吴存仁,皆与安定(胡瑗)湖学相应。闽中又有章望之、黄晞,亦古灵(陈襄)一辈人也。关中之申、侯二子,实开横渠(张载)之先。蜀有宇文止止,实开范(仲淹)正献公之先。筚路蓝缕,用启山林。
齐鲁闽浙蜀各地学人开启新学术,引发出理学的勃起。宋初有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与范仲淹、欧阳修等,而后是关学张载、洛学二程之学,皆与庆历诸儒有纠葛渊源。理学很快形成濂、洛、关和邵雍象数学等几个主要流派。
在文学上,梅尧臣、苏舜钦一批文人开始了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把这场革新运动引向深入,并取得了胜利。到明道年间,这场诗文革新运动扭转了浮靡文风,开创了一个新的富有生机的文学变革时代。宋代教育的第一次兴学运动始自庆历四年,政府对国子学、太学的整顿与改革,取得了实绩。教育兴盛为理学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风气亦为之一变,宋人回忆这一时期的教育时,说:“教养人才,士风丕变,故至今论学校者,称庆历之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