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诗中写道:
沧海何曾断地脉,
白袍端合破天荒。
身为“流放犯”的苏轼,可谓“穷”到极点。但这时他不但能“独善其身”,还能够“兼济天下”。这样的苏轼,怎不让人着迷?
这位“学者型官员”表现出了实干和行动精神。在六十四年的人生中,苏轼经历了各种考验,他是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音乐家、文学家,而且是美食家、生活家,还是地方官、裁判官、工程师、水利专家、建筑师。
苏轼也是一千年之后我们认为的“有担当”的文学家。他的事业就是保卫贫苦人民的利益。他表达了对于平民,尤其受苦的人,以及由于欠债或者走私而在押人员的同情。他了解农民的艰难处境,了解蝗虫灾害,明白饥荒的威胁,明白国家垄断造成缺盐的现实。他主张延缓农民偿还债务的期限,并取得了成效。
无论身处何方,他总是保持自己的个性:有勇气,好交际,对他人仁慈,热情慷慨,冷静庄重而又幽默诙谐,热爱生活和家人。他对每件事都很认真。不寻求晋升,并且尽量避免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