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篇“世界作为意志再论”中,叔本华集中讨论了伦理学和生命哲学的问题,包括意志自由、道德性质、我们可以希望的幸福和救赎等。就内容而言,这篇关于伦理学的论述可以被看作叔本华意志哲学的总结,它在结构上与前面论述认识论、本体论和美学的三篇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叔本华从其意志哲学出发,把道德的基础建立在同情之上。在他看来,所有正义和仁慈的行为都出于同情,所谓同情,就是指一个人能够看穿个体化的原理,看到人和所有事物的本质都是意志,而人与人,人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区别都是假象,这样他就能够超越自己与他人的分别,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意志,不伤害他人,尽可能去帮助他人。而只有基于同情的行为才是真正道德的行为。然而,叔本华一生缺乏对他人的慈善行为,其行为与他所宣扬的同情美德大相径庭。正是叔本华伦理学与其个人行为之间的矛盾启发了尼采对他的批判,进而提出一种偏激却更具一致性的伦理学。尽管如此,叔本华以同情为基础的伦理学有助于抑制现代人在传统基督教信仰日渐衰落的背景下意志过度膨胀。它提醒人们与他人以及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