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到了京师,有司上奏弹劾王濬违背诏命,大不敬,应交付廷尉问罪。皇帝下诏,不许。有司又上奏,弹劾王濬在大赦之后,烧毁贼船一百三十五艘,应交付廷尉调查。皇帝下诏,不许调查。
王浑、王濬争功不已,皇帝命守廷尉、广陵人刘颂评定他们的事功。刘颂评定王浑为上功,王濬为中功。皇帝认为刘颂决断不公平,贬他为京兆太守。
【华杉讲透】
皇上圣明,无论王浑及其党羽怎么陷害王濬,他都不为所动。他心里明白,王濬为首功,要刘颂来评,刘颂还是选择巴结王浑,皇帝将刘颂贬职。
但是——
无论王浑等人如何诬陷王濬,他们都没有“诬陷罪”。他们的诬告,完全没有成本。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冤案频发的原因了。
还有一个吴国财宝的问题,这是一个战争的潜规则,或者说也算是一条兵法,那就是,敌人的财宝是将士们的,谁打进去了,谁抢到就是谁的,皇帝不能过问。如果这都要问,士兵们为什么要拼死往前冲呢?胜利之后皇帝会有赏赐,但升官发财的是将领们,几万甚至几十万普通士兵,皇帝赏不了什么,就靠敌人的财宝来激励了。士兵们抢了东西,一把火把宫殿烧了,就说财宝都没有了。别说王濬,后世的圣人,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后,都没有上交一分钱的财宝。曾国藩打下南京城,也是一把火把天王宫烧了,告诉太后,一分钱也没有。湘军将士们都发了大财,也是多少眼红的官员告状,朝廷一概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