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毛主席的词,要中国人抓紧时间。但是,一百年过去,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话及其形形色色的变种,在中华大地上,难道就已经绝迹了吗?我看,谁也不敢打这个保票。
丫环漫谈
有时偶步北京的街头巷尾,特别是市民阶层密集的小胡同、大杂院,可以见识到地道“老北京”的口角争吵。小市民骂起人来,所运用的语言,倒有采百家之长的雅量,既有全国通用的,如“他妈的”、“我×”以及更等而下之、污秽不堪的脏话;也有很富有北京特色,而非外乡人所能明白的独特语汇,例如“打你丫的”、“看你丫挺的敢?”
这个“丫的”或者“丫挺的”,拐着弯的骂,要细品起来,比其他的骂更损一点。不过,这和“丫头”或者“丫环”有关的骂,只在北京城方圆不过数十里范围里流行,一出这个圈儿,人们就不能明白底里,骂得也就没劲了。它不像北京人创造的“大款”、“小蜜”、“泡妞”这些小痞子语言,风靡一时,通行全国。
如果人们根据这些语言现象,以为北京人都那么痞里痞气的,那可是天大的误解。我曾经在报纸上读到过一篇感慨系之的文章,认为千年古都,正宗普通话的本源地,竟被这种痞子语言,或者还有很多近乎黑道切口、行帮暗话式的语言肆虐蹂躏,纯系京都文化堕落的表现。其实,所谓京都文化,从来与称之为“京味”的,也就是小市民文化,不完全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