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唐太宗下令:全国各州县都置孔子庙。贞观十一年,又下诏令:尊孔子为宣父,在兖州特设庙殿,专门拨二十户人家维持供养。可见,唐太宗的尊孔崇儒要比高祖时深化一步,反映了贞观盛世的需要。
唐太宗不仅尊孔,而且敬仰历代名儒与经学大师。例如,贞观十四年二月下诏,指梁朝的皇侃、褚仲都,北周的熊安生、沈重,陈朝的沈文阿、周弘正、张讥,隋朝的何妥、刘炫等前代名儒对唐初经学很有影响,所以要加以优赏,把他们子孙的名字呈报上来,予以荫官。
贞观二十一年再次下诏,以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榖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贾逵、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二十二位先儒配享孔子庙,规定“并用其书,垂于国胄,既行其道,理合褒崇。”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不囿于经学派别的门户之见,不管是今文学家还是古文学家,不管是王学还是郑学,不管是南学还是北学,都是同样对待,一概尊崇。这无疑是当时统一经学的历史潮流的反映。因为天下已经统一,要奖励后学,尊儒重道,形成广泛的读经风习,就必须废弃经学上的派别争斗,来一番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