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给爹娘名分
明代士大夫书生习气重,喜欢在礼节上过于纠缠。常常在听到宫廷中有不合礼节的地方或者朝廷里的一些细枝末节于理不合的时候,就一定要争议。使得天子没有自由的空间。虽然当时的舆论都认为这是非争不可的,但是依后代的史学家来看其实是可以不去计较的。
武宗过世后,年仅十五岁的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外藩入京做皇帝不是很轻松的,毕竟没有那般皇太子的正统地位,被大臣拥立,很容易被大臣废,如霍光那般,或被大臣太后控制,如光绪那般。要确立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皇帝地位,有时不得不依靠专断,这样才能经过无数的考验。
可是这位世宗即位后的第六天,就下令礼官集体和议他的父亲兴献王的封号。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朝臣为维持大宗不绝,援引汉定陶王和宋濮王的故事,认为世宗朱厚熜应过继给武宗之父弘治帝朱佑樘,称皇考,并认为世宗应该称生父佑杬为皇叔父,称世宗的生母兴献王妃皇叔母。
儒家一统天下后,“礼”这一概念成为社会最高评价体系。理学又将“礼”拔到了匪夷所思的高度,从此道德代替法制,至明而极。明了这一点,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世宗在即位的第五天就要求为其父佑杬议定谥号,群臣也同意这是世间最大的政治。但时人哪里会想到,这样一个“叫爸爸”的问题居然会酿成轩然大波,绵延18年之久,影响及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