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往往不能自觉到自己的境界
人在形成了一定的境界之后,此种境界的指引作用往往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所以境界的概念似乎与习惯、禀性、气质、素养之类的概念有某种相近的意义。有某种境界的人,几乎必然有某一种的言行举止,而他自己并不清楚地意识到他处于何种境界之中,但有识之士会闻其声而想见其为人,即是说,能从其言行中判断他有什么样的境界。甚至一个人的服装也往往能显露出他的境界,显露出他所内在化的各种客观的社会历史结构和意义。一个爱出风头、好表演、不停地叽叽喳喳的小丑,他很自鸣得意,但他并没意识到清醒的观众会如何评价他是一个有什么样境界的人。社会历史是一个无情的大舞台,它让具有各种境界的角色在意识不到自己的境界的情况下充分自由地进行各种自具特色的表演活动,相互角逐,相互评判。
三、不同境界之间的沟通问题
1.境界的划分
境界按照各式各样的标准,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分类。例如按时代的标准来分,有古代人的境界,中世纪人的境界,近代人的境界;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标准来分,有东方人的境界,西方人的境界;就中国文化传统来说,有儒家的境界,道家的境界,释家的境界;就人的社会地位来说,有统治者的境界,被统治者的境界;就受教育的情况来说,有受过教育的人的境界,有未受过教育的人的境界;至于中国传统诗论中所讲的诗意境界更是名目繁多,众说纷纭。冯友兰把人生境界按高低分为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我不打算提出新的分类法,只想谈谈不同群体的境界之间的沟通问题和如何提高境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