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丘与陵园建筑长度变化示意图(引自王学理《秦始皇帝陵研究》)
1981年,中国科学院的地质学家利用现代地球物理化学探矿方法,对秦始皇陵先后进行了两次测试。他们先在秦始皇陵封土之上钻眼取土作为地质样品,经过精密的室内化验,惊奇地发现土壤中汞的含量为70—1500个ppb(10亿分之一的缩写),平均值为205个ppb,测试结果表明秦始皇陵地下埋有大量的水银。为排除陵冢封土本身就带有大量水银的可能性,地质工作者详细地查找了史料中关于秦陵封土来源的记载,其中郦道元的《水经·渭水注》记载较为详细:“鱼池水出骊山东,本导源东流。后始皇葬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淤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这段记载告知后人,骊山的泉水本来是向北流动的,因秦始皇建陵筑起长堤,泉水才折北向东。至今在陵南约三公里处还有一段残长约1500米、高近10米的长堤残迹。同时记载还说明秦陵用土取自鱼池。至今在秦始皇陵以北约1.5公里的鱼池村南尚有一大坑,其容积超过秦陵封土的体积。